民生无小事

县委书记领衔、县委常委领题、相关部门领命,“三领”思路示范带动全县党员干部全员参战,上前台、下基层,解难题、办实事。

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三长”工作体系,让党组织的神经末梢连接到每个小区、楼栋、家庭,基层治理“横到边、纵到底、无盲区”。

社区工作者队伍、志愿服务队伍、结对共建队伍,“三支队伍”为基层治理“强筋骨”。


(资料图)

党员敲门、乱停乱放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党员认领微心愿、物业费清缴,“五大行动”为百姓办实事,让群众暖心窝。

近年来,宜黄县坚持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把党的建设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全过程,创新“3+3+3+5”,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两个作用”,激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强有力引擎”,着力破解城市基层党建“多张网”难题,逐渐形成“党建一子落、治理满盘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有效打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明星小区”回归记

干净、整洁、有序、安全……水岸名苑小区曾是县城最早的“明星小区”,由于长期没有物业公司管理,“脏乱差”一度成了该小区的代名词。

随着小区整治提升改造工作开展,该县创新组织架构,建立“党支部书记(网格长)——党员中心户(楼栋长)——党员联系户(单元长)”的“三长”工作体系,并在小区开始运行。

在“三长”的带领下,居民们开始自发维护公共区域,遇到问题及时解决,社区日常管理得到逐步规范。几个月下来,改变的不仅是小区颜值,还有居民共建美好家园的决心。

现在走进水岸名苑,小区道路宽敞干净,车辆停放有序,曾经的“明星小区”又回来了。

杨婆婆的鸡消停了

咕~咕~咕……南门路社区成功名苑小区的居民一度被小区内凌晨时分的鸡鸣声吵醒,烦不胜烦。

小区居民杨婆婆在“自家院内”养鸡,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环境,邻居们多次劝说都阻止不了,于是便将这个情况向小区网格党支部进行反映。

社区工作者多次上门调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志愿者服务队伍主动帮助杨婆婆清理环境卫生,用心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卫健委作为结对共建单位,安排工作人员到杨婆婆家中为她讲解“家里养鸡对人的影响”等卫生知识,多管齐下、多方发力,最终做通了杨婆婆的工作。

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宜黄县抓好社区工作者队伍、志愿服务队伍、结对共建队伍“三支队伍”建设,统筹各方资源力量下沉,推动基层治理共治共享。340余名“党员中心户”辐射带动1700多名党员,开展帮扶助困、敬老扶幼、治安巡逻、环境治理、法律援助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服务项目,106个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与47个网格党支部完成结对共建,签订了“三清单一协议”,落实帮扶资金60余万元,解决各类难题76个。

许阿姨有了停车位

“不到半个月时间就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然后把停车线都规划好,对老人孩子出行更方便、更安全,也更有保障。”许秀武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就是向来访党员这么随口一说,愁心事就成了舒心事,烦心事变成了爽心事。

原来,半个月前,狮子湾小区居民许秀武向“敲门”的党员反映,自己所在的小区没有固定停车位,机动车乱停乱放,这样不仅影响小区美观,也给居民出行带来了安全隐患。西门路社区狮子湾网格党支部在梳理了该情况后,第一时间与相关单位进行协调,在小区内重新划定了第一批40多个停车位,解决了小区居民的困扰。

党建沉下去,民心聚起来。通过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宜黄县的各项事业彰显新面貌、焕发新气象,呈现“满园春色”。一件件基层治理的实事转化成可喜的社会发展成效,被老百姓看在眼里,得到了群众的纷纷点赞。

“党建工作做得好不好,不仅要向墙上看,更要向群众脸上看。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党建引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下足基层治理的‘绣花’功夫,织密基层治理的‘针脚’,向着党建新高地、美丽幸福宜黄昂首迈进。”宜黄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尹续平说。(余庆中)

关键词: